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选举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3:34:22  浏览:842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选举办法

陕西省人大


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选举办法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大会选举在主席团领导下进行。
三、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补选陕西省第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1人。
四、大会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的候选人必须是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五、本次会议补选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的候选人由大会主席团、30人以上代表联合提名。主席团提名的候选人人数,每一位代表与其他代表联合提名的候选人人数,均不得超过应选名额。不同选选举单位选出的代表可以酝酿、联合提出候选人。
提名者应当向应当向大会主席团书面介绍所提名候选人的简况。
30人以上代表联合提名候选人的截止时间由大会主席团决定。
六、本次会议补选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实行等额选举。
大会主席团提名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候选人1人。
七、凡依法提出的候选人,除提名者要求撤回提名或被提名者拒绝接受提名外,大会主席团应将所提候选人名单一律提交代表充分酝酿、讨论。
如果提名的候选人人数超过选举办法规定的候选人人数,应以代表团为单位,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预选,按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如遇预选票数相等不能确定正式候选人时,应当就预选票数相等的人再次投票预选。
八、本次大会补选采用人工计票。选票一律盖有大会秘书处印章,没有印章的无效。
九、大会选举前,由主席团提名总监票人1人,副总监票人1人。每个代表团推选监票人2人。总监票人、副总监票人、监票人经大会通过后,在主席团领导下,以发票、投票、计票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候选人不得担任监票人。
计票工作人员由大会秘书处指定。
十、出席本次大会的代表有选举权,列席人员没有选举权。大会选举不设流动票箱,不搞委托投票。
十一、在选举投票时,参加选举的代表必须超过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对选票上的候选人,代表可以表示赞成(划“√”符号),可以表示反对(划“×”符号),也可以表示弃权(不划任何符号)。表示反对的,可以另选他人;表示弃权的,不能另选他人,否则为废票。每张选票上
所选的人数,等于或少于应选人数的为有效票,多于应选人数的为废票。选票上部分填写模糊、无法辨认的部分作废;全部填写模糊、无法辨认的全部作废。
十二、填写选票必须按照写票说明的方法,并使用大会统一发的笔。
十三、会场共设7个票箱,代表按座区分别到指定的票箱投票。投票前,由监票人当众打开票箱检查、加封。
十四、投票时,总监票人、副总监票人、监票人先在自己的座区内投票,然后其他代表按座区依次投票。
十五、投票结束后,当场打开票箱,由监票人、计票工作人员清点票数,认真核对,作出记录,由总监票人签字,并将结果报告大会执行主席。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有效;多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无效,应重新进行选举。
十六、计票完毕,由总监票人向大会执行主席报告并向大会公布计票结果;由大会执行主席向大会宣布选举结果。
十七、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如遇候选人与另提人选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就票数相等的人重新投票,以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选票的当选。如果重新投票后仍然不能确定当选人时,本次会议是否另行选举,由大会主席团决定。
十八、选举过程中,如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及本选举办法没有明确规定的问题时,由大会主席团讨论决定。
十九、本选举办法,经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全体会议通过后施行。



1997年1月2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个人取得农业特产所得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个人取得农业特产所得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3]157号
2003-7-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对部分农业特产品停止征收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近来,一些地区税务机关反映,要求对改征农业税后个人生产农业特产品的所得是否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予以明确。经研究,现通知如下:
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停止征收农业特产税,改为征收农业税后,对个体户或个人取得的农业特产所得,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94)财税字020号]的有关规定,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各级财政和税务机关要认真落实本通知的有关规定。向广大农民宣传国家税收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推进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的通知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政府


安政〔2007〕9号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现将《安阳市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一月十八日

安阳市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消防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把消防安全纳入社会宣传、国民教育和劳动力培训内容。
第四条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把消防安全纳入社会公益宣传范围,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站等新闻媒体,应当根据消防工作需要增设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节目、栏目、网页(站),免费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发布消防公益广告。司法、科技等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普法教育、科普工作内容。
教育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应当将消防安全常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内容,每学期安排一定课时对学生进行防火、疏散逃生常识教育,开展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并将学生接受消防安全教育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有条件的义务教育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消防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夏令营等活动。
第五条居民住宅区管理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城市居民区、农村特点,制定防火公约或者将防火内容纳入乡规民约,利用设置消防宣传栏、消防广播专栏、组织观看消防安全影片、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对居民、村民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宣传教育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消防法规和消防工作方针、政策;
(二)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知识;
(三)火灾报警、扑救初期火灾以及逃生自救的知识和技能。
第六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经常开展以员工“三会”(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引导人员疏散)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消防教育培训,要定期组织开展逃生疏散演练。人员密集场所在营业开放期间应当对公众进行防火、报警、疏散逃生知识宣传。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规范消防标识设置,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等重要部位设置消防安全标识,对公众进行消防安全宣传。
第七条医院、养老院和残疾人、青少年、老人活动场所,应当根据人员特点,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利用广播、宣传栏等设施对游客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导游应当向游客介绍景区消防安全注意事项和报警、疏散常识;公共娱乐场所、宾馆饭店等场所应当设置声音或者视像警报,保证在火灾发生初期,播送火灾警报及提示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方位,引导人们安全疏散。
第八条公安消防部门负责组织、指导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九条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一)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三)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管理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
(五)从事消防工程安装、维修、检测的人员;
(六)从事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在其他具有火灾危险岗位工作的人员;
(七)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
前款规定中的(三)(四)(五)(六)项应当持证上岗。
第十条消防安全培训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依法推行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
第十一条劳动、教育、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和培训机构、社会单位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培训等各种培训时,应当将相应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消防安全技能纳入培训和考试内容。
第十二条单位应当建立和落实职工上岗前、在岗消防安全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公安消防部门专门培训,保障职工消防安全技能与岗位消防安全要求相适应。
第十三条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等火灾危险性大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应积极参加公安消防部门组织的专门培训。
第十四条消防安全专门培训内容:
(一)有关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消防技术标准;
(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管理;
(三)消防控制重点操作与管理;
(四)消防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维修知识;
(五)火场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六)其它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十五条消防安全培训要严格考核制度,保证培训质量。
第十六条消防安全培训人员的考核和发证管理工作由公安消防部门负责。
第十七条公安消防部门在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抽查时,应当对各单位消防安全培训的情况进行抽查,对依法应当持证上岗而无证上岗人员,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十八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