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银行应否支付企业存款被冻结期间利息问题的复函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2 18:42:43  浏览:935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银行应否支付企业存款被冻结期间利息问题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银行应否支付企业存款被冻结期间利息问题的复函
1992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

中国农业银行:
你行农银函(1992)143号《关于人民法院要求银行支付企业存款被冻结期间利息问题的函》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企业在银行的存款被司法冻结后,这笔存款对该企业而言,不能参与资金周转、产生经济效益,但这笔存款仍由银行支配,参与银行资金的周转。因而只要这笔存款是在计息帐户的,银行应当按照存款付息的规定,按期计付利息。
特此函复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银发[2004]40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搞好已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后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人民银行已取消了对各金融机构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准入审批。为便于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城乡信用社)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城乡信用社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不再报经人民银行审批。农村信用社应以联社为单位、城市信用社以法人为单位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以加强对承兑风险的控制。为便于客户申请和他行受理,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城乡信用社,可分批通过《金融时报》向社会进行公告,也可采用在营业场所张贴公告的方式让社会周知。

二、城乡信用社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应使用人民银行统一规定的票据凭证和汇票专用章。银行承兑汇票凭证,由中国人民银行管辖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负责组织订货和管理;城乡信用社使用的汇票专用章,由中国人民银行管辖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统一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申请刻制。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城乡信用社,向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行申请刻制汇票专用章时,应提供业务操作管理办法、内控制度、票据凭证印章管理规定等资料。

为加强对信用社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监控,信用社在启用汇票专用章和汇票凭证时,应将业务操作规程等内控管理办法报银监会派出机构备案。

三、承兑申请人开户行如不办理全国或省辖联行业务,应通过代理转汇行办理票款的划款。

四、城乡信用社应加强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操作风险的控制。要严格印章、凭证的管理,严格执行查询查复的有关规定,定期对风险管理程序进行评估,保证程序的合规性和完整性。五、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加强对辖区内城乡信用社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跟踪调查,督促辖区内城乡信用社依法、合规开办票据业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票据流通秩序,防范票据风险。对违反规定造成资金损失,情节严重的,可收回汇票专用章和票据凭证。



中国人民银行

二○○四年三月二日

证据交换使用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郭辉


摘要
  最高法院在《证据规则》第三十七条中明确将证据交换作为一项制度加以规定:“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人民法院对于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组织当事人在答辩期满后,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我院在证据规则实施后笔者就我院使用证据交换的基本情况和使用证据交换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证据交换;原因;对策;质证;

  最高法院在《证据规则》第三十七条中明确将证据交换作为一项制度加以规定:“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人民法院对于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组织当事人在答辩期满后,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不可否认,该制度的建立对推进民事证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我院使用证据交换的基本情况
  自《证据规则》实施以来,我院适用证据交换的案件比例比较低,在抽查今年第二季度的100件民商事一审结案的案件中,仅占2%,且开展证据交换的两件案件分别为医疗事故纠纷、建筑承包合同纠纷、。
  二、我院使用证据交换低的原因
  证据交换在我院审判实践适用率如此之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目前多数当事人的不配合,担心将所有证据在庭审前全盘托出会产生对己不利的后果,有的审判人员对证据交换所产生的功效不重视,认为耗时费力,不如一步到庭省心省事。另外,对《证据规定》第三十七条理解的误差,也影响了证据交换工作的开展。大多办案法官认为,基层法院审理的案件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适用简易程序,一般一次开庭审理即可解决纠纷,没有必要在简易程序中引入证据交换。近几年法院诉讼案件调撤率的提高,特别是立案和庭审前的调解结案的比例增多也使审判人员对证据交换使用率较低的一个原因。但经过调查,审判一线的法官对该条的理解存在模糊认识,不会使用、不愿使用证据规定是我院适用证据交换低的重要原因,
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律理解存在争议不敢用。比如证据交换确定日期的与举证时限届满的关系问题,在证据交换的研讨中,大家对《证据规定》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理解存在争议,《证据规定》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在进行庭前证据交换的案件中,“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的,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的,证据交换日相应顺延。”对于“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应该怎么理解,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即意味着在证据交换之日举证期限届满。如果确定的证据交换日晚于举证期限届满日,即使举证期限届满但在证据交换之日前提交的证据法院依旧认可它的效力。第二种观点认为,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是指证据的交换必须在举证时限届满后庭审前这段时间内进行。当举证期限届满日与证据交换日不一致时,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交的证据就已失权。第三种观点认为,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即是要求法院将证据交换之日确定在举证期限届满之时。如果举证期限与证据交换都是由当事人约定的,两者约定的期日应当相同,并经法院认可;如果两者都是法院指定的,指定的期日也应当相同;如果举证期限与证据交换中的一个是当事人申请,另一个由法院指定,两者的期日应由法院确定。后经过专题讨论,大多数法官更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即证据交换之日应确定在举证期限届满之时。二是实践尚无规范标准不会用。座谈讨论中许多法官认为,既然证据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固定争点,如果不让双方当事人就交换的证据发表任何看法,无疑难以达到应有的目的,这与案件的送达程序又有何本质上的区别?在证据交换中,双方当事人对对方所提交的证据适当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此举又与庭审有何区别?后经座谈讨论,大多数法官认为主张证据交换应包含一定程度的质证,并不是认同将庭审质证引入证据交换之中,二者应加以区别。座谈讨论中许多法官认为,应在实务中统一认识和规范证据交换的规范标准非常重要
  三、改变我院使用证据交换低的对策
  一是要加强对《证据规定》的宣传尽可能让当事人了解和熟悉该规定,让当事人配合和遵守法院组织的诉讼活动。
  二是要提高审判人员组织证据交换的意识,确保证据交换的顺利开展。要鼓励审判一线的法官多使用证据交换,不怕失误,在实践中检验证据交换是否适合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
  三是要正确把握法院依职权组织证据交换的案件范围。适用证据交换的案件不只是一审普通程序案件,再审和简易程序案件仍可进行证据交换,对于法院组织进行证据交换的案件范围是指证据较多或疑难复杂的案件,但二者具备其一即可适用。如在简易程序案件中,有的案件法律关系虽不复杂,但证据较多,就应进行证据交换。实践中如有多份医疗证明、交通票据等证据材料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有多份合同或其他证据、往来账目、结算凭证繁多的合同纠纷案件、劳动争议案件;有多份财产所有权、土地所有权以及其他证据的所有权纠纷案件;集团性诉讼案件等等。
  四是规范证据交换的统一标准。证据交换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书面交换,另一种是当面交换。对此我们认为,实践中应提倡第二种做法,因为只有当面交换证据,才能真正实现证据交换的功能—整理争点、固定证据。而前一种做法一般应适用于一方当事人在外地的案件。
  五是正确区分证据交换与庭审质证的功能。在实际操作中,让双方当事人在证据交换时进行适当的质证(说明)并不意味着审判人员参与对证据实质性的审查判断,证据交换只是从程序控制的角度,在形式上对当事人的交换行为加以管理。对于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实、证据记录在卷,庭审中不再举行质证,但应予以宣读和认定。证据交换的完成,一定要形成对当事人和法官均有约束力的笔录,从而形成当事人对某些事实的自认,并凸显出争议焦点。同时不要忽视证据交换促进和解重要功能。在证据交换的过程中给当事人提供一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的机会,当事人对案情、双方在掌握证据方面的强弱态势以及诉讼结果的预测都会有更清醒的认识,这可以帮助当事人重新评估自己一方的主张和立场,从而使和解有可能在更明确的案情事实基础上较容易地达成。而这一点在开庭审理那种双方争锋相对的场合中是很难实现的。



北安法院 郭辉